各個城市的奇葩習俗_你的家鄉上榜了嗎
今天我們來公布下征集到的民族習俗,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呢?看完回復,編輯又森森地被福建、閩南地區的網友們感動到了,你們真的好熱情,好主動。北方的朋友們,請你們動起來,幫助家鄉上頭條!
閩南地區
吳家小哥:(福州連江縣黃岐半島)每逢元宵我的家鄉都會游海神,海神就是手工做的巨大的仙人頭像,是海上風調雨順的象征。通常正月十一海神隊伍就開始游街,花燈、儀仗、鼓樂…熱鬧非凡。到了正月十五,就有更為正式的游街儀式,龐大的隊伍在家家戶戶門前停下,接受人們的禮拜,最后在碼頭邊火祭,寓意海神升天,給沿海帶來安定和平。
中部地區
玉海:(湖北十堰)年三十晚上,全家族男女老少可以自愿在一起玩牌九(撲克),除了一種“畫王八”的項目不能來,其他帶點“賭”色彩的都可以玩,并且必須來錢,不論輩分年齡,輸了必須兌現,不準賴賬,大人尤其不能賴小孩兒的賬。
正月初一早晨出天行:年初一早晨,一家人穿戴干凈整潔(一身新衣服、鞋子襪子)后到屋外選個角落,用篩子或托盤擺三個菜、三個酒杯,并斟滿酒,然后上香禱告,之后放最大最長的鞭炮。當然正月初一不能動剪刀,不能潑水。
小孩子出生后,第一個進入這個家庭的人(非本族人、非外家人——也就是新生兒的外公家族)自動成為這個新生兒的干爹/干媽(已婚婦女)。更有意思的是,如果算命先生認為這個新生兒和父親的生辰八字克得很厲害,那么必須要給他找一個新的”爸媽”,然后每年給這個新任的爸媽拜年,一直拜到12歲;這個新的爸爸需要在第一次拜年時送給這個孩子一根褲腰帶。
農歷三月三還有個習俗,去河里撿幾個白色的石頭拿回家放在門墩上,避邪。
北方地區
李冰:(北京)除夕整晚不能掃地,花生瓜子皮都要扔到地上,非得初一天亮才能掃。
程賀:(黑龍江)正月十五撒路燈,就是鋸末,米糠什么的拌上油,在家周圍的路上隔一段撒一點,點上火。正月初七、十七、二十七要吃面條。
編輯的話:這位社會主義好青年007朋友,顯示的IP地址是在甘肅省蘭州市,不知您的家鄉是否也在那里。小編自行百了個度與知了個乎,發現好多地方都有社火,而且形式也多有不同。
社火是中國漢族民間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。也是高臺、高蹺、旱船、舞獅、舞龍,秧歌等等的通稱,具體形式隨地域而有較大差異。表演形式多種多樣,有一個大人背著一至三名兒童表演的"背社火";有騎著馬、牛、騾子表演的"馬社火";以及"高蹺社火"、"車社火"、"山社火"等。
Jerry:(河北邯鄲)大年初一,起大早拜年,拜年的方式是走家串戶,給輩分高的或者同輩年長的人下跪……下跪……跪……如果你是年輕人且輩分不是很高的話,大年初一那天一般需要下跪一百多次~